新闻中心
中医体质辨识仪体质辨识发展史
  中医体质辨识仪体质辨识发展史

  中医体质辨识仪中医体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根据中医体质辨识仪中医学的发展规律,中医体质辨识仪中医体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中医体质辨识仪体质辨识发展史


  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医体质辨识仪中医体质理论的初步形成《黄帝内经》对体质的认识及阐述,涉及了体质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体质间的差异、不同年龄性别的体质特征、体质类型与分类方法、体质与后天饮食营养及地理气候环境的关系,体质与发病、体质与辨证治疗的关系等方面,初步构成了中医体质辨识仪中医体质理论的基本框架《黄帝内经》虽然并未提出明确“体质”一词,但已从“形”质”方面阐述了体质和疾病的关系。


中医体质辨识仪体质辨识发展史


  如《灵枢?本脏》中指出:“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素问?刺法论》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中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些都阐明了疾病的发生与体质强弱的关系,强健者正气旺盛,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即使有发病条件,却未必发病;相反虚弱者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差,易于发病。由此看出,疾病的发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体的体质状态如何。

  体质状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在医疗活动中体质辨识奠定了基础。


中医体质辨识仪体质辨识发展史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呵护体质,调整体质,关爱体质,就是治未病,可以预防疾病的加重和复杂化《黄帝内经》不仅对体质形成及其表现特征与差异现象,有着全面的认识,而且还进一步对人类体质的差异现象进行了分类,并且比较全面地论述和总结了几种体质的分类方法和体质类型。《黄帝内经》对体质差异现象的分类方法和划分类型,是建立在活体观察相对人类的整体考察基础上的,涉及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等三个主要方面,是《黄帝内经》体质。

  


公司名称: 地址:山东济宁市经济开发区 电子邮箱:shandongprs@163.com
电话: 传真: 手机:
CopyRight©2009-2016 邮编:27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备102098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