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医体质辨识仪的体质学发展
    中医体质辨识仪的体质学发展
    

    中医体质学科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二级分会,属于二级学科。中医体质学科以对个体差异现象的认知体系及相关研究为特色,进行体质与健康、疾病的相关研究,阐述人体体质与健康、疾病的相关性,中医理论科学内涵的拓展等重要理论问题,形成中医基础理论新的学术增长点,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中医体质辨识仪的体质学发展

    
    2007~2008年度,中医体质学科的研究涉及基础理论研究、中医体质分类研究、中医体质与证的关系研究、体质与疾病相关研究、体质与药物治疗研究、体质与预防康复研究中医体质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医体质的动物实验研究等方面。中医体质学科的研究趋势表现为中医体质学理论体系研究的继续深化,中医体质研究成果有效的转化与应用于临床,中医体质理论在“治未病”中指导作用的发挥。中医体质学科研究的方向趋于开展中医体质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入拓展中医体质与疾病的相关研究,加强体质辨识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建立完善、客观反映体质特征的动物模型,辨体“治未病”在保健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辨识仪的体质发展现状
    
    (一)中医体质辨识仪的体质理论
    

    从中医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到历代医家关于中医体质学说有关理论文献的发掘整理研究是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的组成部分。体质的分类、体质特点的认识、影响体质因素的描述、体质与发病关系的探讨、体质与疾病的性质、转归预后、临床应用经验总结等,是中医体质学说形成的基础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源泉。在前期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王琦提出,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并将体质学说的基本原理概括为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和禀赋遗传论4个基本原理,从而奠定了中医体质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背景。

中医体质辨识仪的体质学发展

    
    (二)中医体质学科的临床研究
    
    1.中医体质辨识仪的体质分类
    
    中医体质辨识仪分类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是从复杂的体质现象中提炼出有关规律,终建成体质分类系统。王琦为组长的课题组,在既往体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在“体质可分论”基础上,结合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特点等综合因素,提出中医九种基本体质类型的概念及诊断表述依据,进一步完善了体质分类系统,并按照量表编制的程序和方法,编制出《中医九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该标准被认定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试行)。自然人群横断面现状调查表明,九种体质在人群中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兼夹体质在人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3。研究显示,出生时父母亲年龄、出生方式、出生后的喂养方式及既往疾病等,对特禀体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特禀体质过敏疾病发生的过敏原主要有药物、食物、金属、物品、气味等4。调查表明,气虚体质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状态不同,具有性格偏于内向、情绪不稳定的特征。


公司名称: 地址:山东济宁市经济开发区 电子邮箱:shandongprs@163.com
电话: 传真: 手机:
CopyRight©2009-2016 邮编:27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备102098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