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开发了《中医体质量表》。我们按照研究目的的确定——中医体质辨识仪体质类型概念框架的建立——条目的收集和条目库的形成——条目的精选——问题的形成——预调查——调查和测评的过程,从充分体现中医体质类型内涵入手,以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严格按照量表编制的方法和程序,开发了可以对体质类型进行科学评价的测量工具——《中医体质量表》,并对量表应用心理测量学方法进行了性能评价,获得了良好的结果。另外,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比较也呈示了效标效度。因此,中医体质量表作为中医体质分类的测量工具,能够对人群以及个体的体质进行量化评价。
其次,从四个维度采集体质信息。在中医体质辨识仪个体生物差异维度的信息采集包括生物差异(如年龄、性别、形态结构等)、生理差异(个体生理信息反应)和生化差异(如代谢水平、酶、蛋白质等);在个体遗传差异维度的信息采集包括基因表达、白细胞抗原、单核苷酸多态性等;在个体心理差异维度的信息采集主要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不同体质心理特征(外向、内向、积极、消极、抑郁等);在自然社会适应差异维度的信息采集包括对季节、气候、寒温等自然环境的适应差异和对地理分布、生活因素等社会环境的适应差异。
2.3以体质辨识为主的中医特色体检进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2.3.1体质辨识纳入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