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仪体质辨识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控意义
中医体质辨识仪体质辨识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控意义
中医体质辨识仪分析中医体质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辨识指导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可行性。方法居民体质辨识中医体质辨识仪中医体质识别软件,使用二手数据挖掘的方法,对长宁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中医体质辨识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对接、整合、清理、分析。
长宁区进一步开展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旨在探索融合中医辅助手段和适宜技术的居民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新模式,为建设和完善社区健康服务和管理的能力和机制,规范社区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的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对长宁区中医体质辨识数据库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挖掘,描述社区居民体质辨识分布情况,分析体质辨识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探讨实施中西医综合慢性病管理策略的可行性。
资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在
中医体质辨识仪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过体质辨识并建立完整健康档案的长宁区常住居民。
研究方法采用
中医体质辨识仪对长宁区居民进行体质辨识,将居民的体质分为平和质与另外8种偏颇体质(阴虚、阳虚、气虚、湿热、痰湿、气郁、特禀、血瘀)。其中同一个体可兼具多种偏颇体质,构建居民中医体质辨识数据库。同时使用二手数据挖掘的方法,对长宁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本次长宁区居民中医体质辨识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对接、整合、清理。电子健康档案中包含居民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患者)的建档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
中医体质辨识仪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χ2校验进行不同亚组体质分布的单因素分析;采用
中医体质辨识仪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